如果你關心的人看起來和平常不太一樣怎麼辦?
你身邊的人應該記住的三件事
隨著十月中旬的到來,秋意漸濃,有些人在這個時節可能會感到有些多愁善感或情緒不穩定。
如果只是暫時的,那就不用太擔心;但如果你認識的人有一段時間行為舉止有些反常,那就可能會讓人有點擔心。
這次,讓我們思考一下,當身邊的人情緒脆弱時,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留意那個人的“精神疲勞跡象”
壓力會以多種心理、生理和行為反應表現出來,包括:
- 我很容易因為小事而生氣或難過。
- 積極性和注意力下降,工作和生活中的效率降低,以及錯誤增加。
- 遲到和缺勤現象增多
- 你更容易生病
- 我睡不好覺。
- 我不太想出門或與人見面。
- 變得焦躁不安,具有攻擊性
- 酒精和菸草使用量增加
- 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就像身體疲勞一樣,壓力累積越多,對身心的影響就越大。
如果你覺得“那個人最近行為舉止有點反常……”,最好在壓力還處於初期階段時就幫助他們。
當你的親人身困境時,你該如何回應?
那麼,當我們身邊的人,例如伴侶或家人,面臨壓力和困境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我總結了三點。
不要鼓勵或評斷他人,而要表現出同理心。
如果你的伴侶抱怨胃痛,大多數人都會鼓勵他們去醫院,但當涉及到心理健康問題時,人們可能會依靠自己的經驗來給予鼓勵,或者做出評判性的言論,例如,“這都是你想像出來的,所以你需要控制住自己”,或者“你為這種事生氣是不是太自私了?”
這會讓當事人覺得“沒有人理解我的感受”,從而導致更大的壓力。
重要的是不要倉促鼓勵或妄下斷言,而是要接受對方的痛苦感受,並表示同情,例如說:「我理解」或「那一定很艱難」。
不要太糾結於原因。
當困境持續存在時,當事人及其親近之人都會試圖找出原因。
如果這能解決問題就太好了,但有時卻會導致“尋找替罪羊”,例如“這是因為我的性格”、“這是我父母的錯,他們把我養成了這樣”或“這是公司或老闆的錯”。
這種情況發生時,不僅會變得更加困難,還會損害你與身邊支持你的人之間的關係。
與其糾結於原因,不如共同思考從現在開始什麼對這個人最好。
讓我們一切照舊。
如果你的伴侶感到非常沮喪,你可能會比平常更小心地與他們互動,謹慎選擇措辭,避免做出激怒他們的舉動。
然而,有時這樣的考量反而會讓你感到負擔更重。
事實上,有時只是過著正常的生活,例如一起吃飯、一起消磨時間,就能帶給這個人很大的支持。
盡量表現得像平常一樣,並創造一個讓你感到安全放鬆的環境。
聘請專業人士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能在壓力還較小的時候,在親近的人的幫助下解決壓力,那當然最好。但如果你想從第三方獲得更客觀的視角,那麼只有你身邊的人才能提供的一種支持方式是建議你去心理醫學或精神病診所就診,或者諮詢臨床心理學家或諮商師等專家。
即使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處境艱難,許多人也認為情況不夠嚴重,無需去醫院或尋求心理諮商。
你身邊的人可能很難決定是否要帶你的寵物去醫院,但其實沒必要想太多。
可以帶著輕鬆的心情使用它,例如「用來舒緩我的精神疲勞」。
如果你發現你的親人行為舉止與平常不同,請記住,你隨時可以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