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松田正人對「低語系列」的評論
為了慶祝鋼琴家松田正人的新鋼琴系列「Whispering Piano I/II/III」的發行,我們發布了六首翻唱曲目的說明!
鋼琴家松田正人詳細談到了以本系列主題「耳語」為基礎的編曲過程,以及他作為藝術家對音樂的看法和他表演的幕後故事。
這是一部品質足以在鋼琴音樂會上演奏的作品。
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但對於這首作品,我想創作一首具有很高音樂品質的作品,一首即使在鋼琴音樂會上演奏也能讓人愉悅的作品,就像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德彪西的《前奏曲》(鋼琴獨奏曲)第一捲和第二卷一樣(其中包括《雪地上的腳印》、《亞麻色頭髮的少女》、《沉沒頭髮的少女》和《沒火》的女孩。
有些人可能會想:「嗯,這未免有些誇張吧?」但(說實話)我的確是這麼想的。而且演奏難度也不宜過高。換句話說,我並不想簡單地把它歸類為療癒音樂。 (當然,它最重要的本質仍然是療癒音樂…)多年來,我一直活躍在日本音樂界,對鋼琴這種樂器以及鋼琴音樂都有相當深刻的理解和鑑賞力,正是這些讓我得出了這個結論。
關於收錄的歌曲
1. 我們的時光
這首歌是舉世聞名的經典之作,幾乎人人耳熟能詳。計畫開始,我們就想到了這首歌,但當時並沒有立刻想到與之相配的畫面。開始創作後,我從家裡翻出了一本收錄了許多流行歌曲的樂譜集,當我開始在鋼琴上彈奏這首歌時,這幅作品就此誕生。這首歌的原始版本使用了簡單的和聲/和弦。我想你已經很熟悉原版的和聲/和弦了,所以如果你在聆聽原版的同時,感受一下我是如何重新編配和聲的,應該會更有樂趣/更有意思。除了我上面解釋的,你還能在歌曲的不同地方聽到一些充滿張力的和聲/和弦。而且在主題之後,我還添加了一段舒緩的尾聲。
*弦
在音樂中,兩個或多個不同音高的音符相互重疊被稱為“和弦”。透過同時演奏兩個或多個音符,你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聲音,這就是「和弦」這個術語背後的概念。
*重新和聲
這是一種編曲技巧,透過取代原有和弦或添加新和弦來重建和弦進行。它通常被稱為“和聲重構”。
*緊張
它表示“張力”,主要用於爵士樂和其他一些音樂類型,在這些音樂中,一個或多個非和聲音符疊加在構成和聲的基本音符之上,用來營造一種特定的緊張感。它也被稱為張力音。
2. 星際效應
我已經看過這部電影,覺得非常有趣。在聽參考音源時,我注意到有好幾種樂器(鋼琴、大提琴、管風琴等)在不同的時間演奏旋律,所以我根據每種樂器的音域,將其改編成可以用一架鋼琴演奏的版本。
原曲時長超過四分鐘,所以應製作人的要求,我特意刪減了中間的部分來調整時長(我們為此開了好幾次會討論)。在聽完第一版小樣後,製作人建議我在歌曲結尾重複出現主題旋律時,“嘗試用松田獨有的方式重新和聲”,於是最後我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編排了原曲的和聲。多虧了他的建議,我覺得這首歌的音樂氛圍更豐富了。
3. 玩愛
這個項目的前四首曲子都是電影配樂,這首是電影《1900年的傳奇》的主題曲。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我在電影院看過,它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配樂之一,和第四首曲子《辛德勒的名單》一樣。我甚至在過去的鋼琴獨奏音樂會上演奏過這首曲子。
在思考如何編曲/演奏這首歌的時候,我完成的第一個小樣聽起來像是從一開始就以單調的節奏演奏,我的製作人建議說:“如果你用鋼琴演奏第一個主題,營造出類似《奇蹟之夜》(我的一首原創歌曲,收錄在《睡眠爵士》專輯中)的氛圍(這首歌感覺像是以自由節奏演奏的),會怎麼樣?”
這首《奇蹟之夜》是當時即興錄製的,因此節奏始終自由,演奏也完全根據當時的氛圍而定。有人建議嘗試高八度演奏,我們採納了他的建議,最終呈現出您現在聽到的版本。多虧了他精準的建議,這個版本才更加出色,我認為它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第二段副歌升高了半音,而且和往常一樣,部分樂段也進行了重新和聲。
*Tempo Rubato:古典音樂及其他領域常用的術語,是速度標記之一。這個義大利語詞彙的意思是“任何速度”,也用於演奏速度不固定的樂曲時。
4.《辛德勒的名單》(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
當然,這部電影我看過好幾遍了,每次都感動得熱淚盈眶。約翰威廉斯創作的主題曲(主旋律由小提琴演奏)也十分動聽,我甚至還自己在家錄過一次。
當時,我前半部沿用了原曲,後半部錄製了爵士風格的鋼琴三重奏即興演奏。但這次,因為是作為療癒音樂改編的,我決定保留原曲的規模,基本上沿用原曲的和聲,只做了一些細微的和聲調整。
在演奏和錄音時,我專注於能否用鋼琴有效地表達原小提琴獨奏曲中悲傷和憂鬱的氛圍。
5. 斯卡伯勒集市
這首西蒙與加芬克爾的經典歌曲家喻戶曉,也是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和《羅密歐與茱麗葉》(《我們的時光》)一樣,我一開始也不知道該如何改編這首歌。但當我在家裡的流行音樂合輯裡找到它時,我便徑直坐在鋼琴前開始彈奏。彈了幾個小節後,一個相當有趣的樂句(在歌曲的3/4拍中加入了附點四分音符)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從此,我便開始著手改編這首歌。
要求是讓《斯卡伯勒市集》成為本計畫所有作品中最安靜、聲音最少的作品。
Simon & Garfunkel 的原曲有著簡單、夢幻般的旋律,以 Paul Simon 的民謠吉他琶音為中心,但我大膽地對其中的一些部分進行了重新和聲和編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段副歌的主題由右手演奏旋律,而左手的低音則演奏類似固定音型的音符,主要是在第二拍上演奏 E 音。
*固定音型是指重複重複某個音樂主題或某個音樂模式的技巧。
首次演示的需求如下:
①關於和聲部分,我們將盡量使其更接近原曲。
②此外,減少聲音的數量。
經過以上兩個調整,最終形成了您今天聽到的編曲/音效。調整前的編曲/音效與其說是旋律,不如說更像是一種重新和聲的現代和聲,但它給人的印象無疑比這首歌的旋律更加深刻。我認為製作人的建議對這首歌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 告別的玻璃杯
在反覆聆聽原曲之後,我決定基本上保持和聲不變(這是一首民歌,所以我想保留其簡單的感覺),而是嘗試透過我的演奏方式來營造歌曲的氛圍。
我演奏這首曲子的決定性因素是,樂譜中包含「彷彿不捨得說再見」這句話,所以我嘗試用自由節奏演奏旋律,並像波浪的潮起潮落一樣波動整體節奏,來表達「不捨得說再見」的感覺。
在重複主題兩次時,我將第二段副歌的音調升高了半音;在主題的後半部分,我還將部分旋律提高了一個八度。此外,在演奏完兩次主題後,我構思了一個新的部分並添加進去,試圖表達分手後的孤獨感。至於這首歌的演奏,我只是在樂譜上寫下了主題旋律和伴奏和弦,然後即興演奏了整首曲子,包括節奏的變化和左手的伴奏。我這樣做是因為我認為這樣更能營造出「無盡離別」的氛圍。
松田正人參與的活動範圍很廣,包括為電視劇演唱音樂以及作為各種藝術家的現場演出成員。
期待您繼續取得成功。謝謝您的解釋!
(媒體業務部撰寫)
由於該系列電影廣受歡迎,目前正在製作第四部及後續作品!
從第四張專輯開始,我們將陸續推出粉絲們期待已久的原創歌曲。這些原創歌曲將讓您更深入地感受到松田雅人的魅力,敬請期待! (敬請期待!)

松田正人
-輪廓-
出生於北海道小樽市。
鋼琴/鍵盤/合成器/作曲和編曲/編程/聲樂 從國立音樂大學音樂教育系一年級以優異成績畢業後,他在成為音樂家之前曾在都市高中擔任音樂教師。
1985年,他加入樂團“Paradigm Shift”,並發行了三張專輯。 1992年,他參與了樂團「Paradox」的首張專輯的製作。
現場支援多種多樣,從樂隊和小型樂團到管弦樂隊,包括 Anzenchitai、Akira Inaba、Masako Kano、Midori Karashima、Takao Kisugi、Akira Senju、Shinji Tanimura、Koji Tamaki、Pink Lady、Kingo Hamada、Bob Sakuma、Shinji Tanimura、Koji Tamaki、Pink Lady、Kingo Hamada、Bob Sakuma、aszo Murashita 和 Matsuzo Yamaha。
他參與過許多藝人的錄音,包括梶浦由記、Kinki Kids、鈴木雅之、竹內瑪莉亞、田中耕平、上岡圭、福山雅治、松尾隼人、若草惠美等,並參與過各種類型的項目,從藝人錄音到電影、電視劇配樂和廣告配樂。
近年來,他每年秋季都會在東京和大阪舉辦「鋼琴獨奏現場」音樂會。